智慧农业科技支撑产出更多优质粮

在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田间,满目绿色,玉……

智慧农业科技支撑产出更多优质粮
发布者:精讯上传时间:2022 年 8 月 2 日
背景:

“好儿要好娘,好种多打粮。”种了几十年地的息县彭店乡种粮大户柳学友将这句话奉为圭臬,“只要种子选得好,收成差不到哪儿去。地里种了十来个品种,哪个产量高就推广哪个。”多年来,靠着不断更新优良品种,柳学友尝到了种地的甜头。粮安天下,种子为基。“亩穗数、穗粒数、千粒重是组成了小麦的产量结构,而能直接影响这些因素的唯一客观物质条件就是种子。”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、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说。当前,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几近天花板,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,挖掘粮食增产潜力,良种供应是首选。多年来,河南省小麦育种专家持续通过品种改良,培育了“矮抗58”“郑麦113”“新麦26”等优质小麦品种。同时,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,规划建设“中原农谷”,加强种质资源创新、分子育种等先进技术研究应用,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,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%。在智慧农业不断发展下,农业发展更加科技智能化。

智慧农业云平台
智慧农业设备的运用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

在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田间,满目绿色,玉米、花生、大豆等秋作物长势正好。“十年前种地是靠天,如今通过智能化的灌溉设备,在手机上就能把地浇了,打药也用上了无人机,地头的物联网农业气象站、植物病菌孢子捕捉仪等科技的运用,有啥问题直接提醒,省心得很!”种了几十年地的村民沈双义对农业科技算是彻底服了。

“过去种地靠经验,现在种地得用‘数据’说话。”沈双义所种的这片农田已经实现了“5G+”智慧农业全覆盖。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的不同特点,利用这些设备能对虫情、苗情、墒情、灾情进行识别监测,经大数据分析后,为农作物的施肥、灌溉提供科学指导。

智慧农田悄然改变着农民的种地方式,而信息化赋能让传统农机则变得“智能”了起来。今年,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在漯河、信阳试点应用河南农机云APP、农机远程运维终端等平台,依托北斗卫星定位系统,实现对农机的精细化管理。漯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主任史有来介绍,在手机上通过农机管理系统,可以精准定位田间小麦收割机的作业轨迹与状态,可以“点对点”调度农机,提高农机收割质量和利用率。

“减损就是增收,老乡们多一份收成,国家粮食安全就多一点保障。”来自汝南县三桥镇唐寺村的资深农机手肖国法说,“机收小麦是个技术活,根据小麦长势,精准调节收割机筛片、转轮松紧、驾驶快慢,精细化收割,每亩能减损20多斤,全省机收损失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,就能增产7亿多斤小麦!”

良种良法配套、农机农艺结合,在中原大地上,农业与科技正在深度融合。“良种供应、测土配方施肥、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农业科技成果与先进增产技术的运用,让我们种粮一年跨一个台阶。”滑县焕永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焕永感慨,“去年种的2000多亩小麦虽然晚播了,但经过农技专家的指导,小麦直接创造了丰收奇迹!”

科技当家,土地生金。向科技要产量、要质量、要效益,河南省坚持走依靠科技提升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,构建了12个农业现代技术体系,建成1031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,集成推广一大批先进农业技术,粮食主导技术到位率达95%以上,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.1%,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6%以上,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。

   

       191-0631-7877

厂家直销    价格优惠